Google Analytic

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

Spicy Bean Curd 辣豆花

Bean Curd Snack
甜豆花有吃過,鹹豆花可能也有,辣豆花有吃過嗎?

豆花或稱豆腐腦,是由黃豆漿絮凝後形成的果凍狀食品,比豆腐嫩軟,是一種常見小吃。對它稱謂則各地略有不同,中國北方多稱豆腐腦,南方多稱豆花,但在部分地區也有其他稱謂。傳統的製作方法,豆花多使用石膏或鹵水凝結,在口感上有明顯的粗澀的感覺。現在多使用新型絮凝劑,口感更細膩。

種類
豆花主要分為甜、鹹、辣三種吃法。傳統上,甜食主要分佈於華南、香港及台灣,鹹食則為中國北方,辣食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南。


港澳台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廣東、廣西、福建等地區通常加入紅糖、黑糖水或糖水都可以。夏天通常將豆花放涼了吃,冬天則加入熱糖水食用。近年甚至出現將豆花雪藏而形成凍(冷)豆花,但由於黃糖是固態,因此一般會用糖水。有人為了驅寒還會在糖水中加入薑汁 或是為了口感加入綠豆、紅豆、各色水果或湯圓一起食用。比較特別的有豆漿豆花-將糖水改成豆漿。更新穎的食法會加上巧克力糖漿、滿天星製成的「巧克力豆花」、配以芝麻糊的「黑白」或加入水果汁例如芒果汁的「芒果豆腐花」。

除了從湯汁下手外,台灣亦有將豆花本體摻入其他口味如雞蛋、巧克力等的豆花,加上原本白淨的黃豆花,就成了三色豆花。

中國北方通常稱豆花為豆腐腦,而南方原本沒有這種稱謂。豆腐腦據地域及個人口味變化極多,共同點是咸。還有每碗分開上籠蒸的蒸豆腐腦。以京津為例,「鹵」的典型做法是:把木耳、花菜、香菇切絲,蔥姜切末;炒鍋內少許底油,下入花椒、八角炸香,然後依次加入蔥薑末、木耳、花菜、香菇、豆腐絲翻炒;然後加入一調羹醬油和適量的牛肉湯或羊肉湯(沒有的話用水也可以),煮開鍋後加入鹽和雞精調味後淋入水澱粉勾芡。最後把打散的雞蛋淋入即成。

在河南,有豆腐腦與胡辣湯混合的吃法,稱為「兩摻兒」。喜食辣味的地區(陝西、山西南部等地)往往加入油潑辣子作為調味。也有用醬油、香油、熟黃豆、碎芹菜做的簡易調味汁,也可加入韭菜花、蒜泥、蔥花、蝦皮、花生碎、香菜等。
四川、重慶的豆花往往加入辣味調料食用,與南方的甜和北方的咸形成鮮明對比。當地習慣辣味豆花配米飯食用,是為「豆花飯」。

以上是維基的介紹,吃飽飯的時候介紹這個真的是一大折磨啦! 說回來,在台灣或者說是台灣人最常吃的就是甜的口味,加上一堆甜品店的助攻,市面上很少看到除了永和豆漿的鹹豆花跟上述的辣豆花了。

左邊這張菜單(轉至網路)應該很常見,就是甜豆花的品項。
這次到了西部總算見識到了辣豆花,初見那艷紅跟蔥花,真是驚為天人,請看下圖。


這次來到成都的寬窄巷子,除了美景、氣氛外就是小吃了,馬上找了家有點古意的小攤,點碗辣豆花嘗嘗。當下看著旁邊的配菜,很難想像會跟豆花搭在一起,尤其你看到這一鍋豆花,被以前刻板印象干擾,甚至以為豆花本身是甜的,撒上蔥花、醬油怎麼吃?

怕自己吃不習慣,請店家來小辣就好,店家起初還不願意呢,盧他幾次才要少加一點,實在證明西部地區無辣不歡

除了辣,到了南京又遇到了他的兄弟,朋友介紹的豆花魚。

顧名思義就是豆花跟於一起煮,如果大家先不看圖片,在腦中能有畫面嗎?

老實說我沒有,口味更無法想像。這次又見識到刻板印象的強效,腦中不斷想著糖水跟魚到底怎麼搭配,不是說要帶我吃正餐嗎? 直到上菜的瞬間,整個畫面都被打破。


原來是以一鍋魚湯的形式,只是外觀上沒有辣豆花來的出色,其實蠻直覺的。只是外觀上還有進步空間,一開始還可以,等到整鍋被我"輕輕攪拌"後,豆花更加破碎了,外觀也變得更難看了,老實說蠻像....

不過第一口嘗起來的味道需要點時間,兩三口習慣後,其實算好吃! 能下飯也能當單品嘗,而且魚肉軟嫩。

主要是魚湯鮮,配上豆花的微酸,沒錯,這裡的豆花帶點酸(據說 是鹽滷加了多點,不是臭酸!),這樣的口味吃起來其實還蠻搭的,下次如果各位有來南京,可以品嘗




最後送上本篇兩位主角合照:)









B O N U S







炸豆花
網路有影片不在此播放

不過看起來似乎跟炸豆腐差不多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