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接到母校的追蹤訪問,訪問完之後總是有同樣的感覺,空虛。一直覺得還有很多事可以做,不只是拿校友資料去分析產報告服務在校生,然後跟校友要捐款而已。所謂的訪問其實也只是工作/工作地/職稱/薪水的詢問。就資料分析的立場來看,拿到資料如果只有進行分析產報告,卻沒有進行相關的延伸真的太可惜。
美國的校友文化有其歷史與民情,國內無法同比,而校友捐款的文化也是如此,來源通常都是成功的那前20%,但若校方可以針對校友提供加值服務讓長尾的那80%願意付出,何嘗不是一個很好的校友資金來源。
這樣的加值服務都是校友會比其他組織更有能力、優勢、立場可以辦的。
譬如成大:成大首創校友返校修輔系 不限修業年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